东营市广饶县委编办始终坚持大抓基层鲜明导向,聚焦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目标要求,在重塑基层机构职能体系、提高基层治理服务效能和充实基层干事创业力量等关键环节不断探索创新,着力打造简约高效便民的基层治理新。
一、着力重塑基层机构职能新体系。创新构建适应镇街精细化管理要求的职能体系,明晰镇街职责权限,理顺县镇条块关系。一是聚焦镇街主业主责,抓好镇街职责任务清单落实。以法律法规为主要依据编制管理镇街职责任务清单,列明基层党建、公共服务等领域177项职责任务,明确镇街“该干什么活、能办什么事、应担什么责”,实现“照清单履职、依清单办事”。严格落实职责准入机制,推动镇街依据法定职责和下沉事项清单履职,从严控制政策文件规定的承办任务,确需委托或交由镇街办理的事项,履行相应准入程序,把牢“入口关”,杜绝“随意甩锅”、层层加码等现象。二是聚焦基层治理体系,深化规范县镇“属地管理”工作。聚焦县镇两级共同承担的城乡建设等领域64项“高频次”事项,以“属地管理”清单形式分清主次、明晰权责。为确保边界清晰、分工合理、运行高效,逐项编制“施工图”“说明书”,制定工作运行流程,进一步细化职责分工、明确程序环节、压实工作责任。推动清单事项全部纳入社会治理网格化服务管理事项责任清单一体化管理,实现规范“属地管理”与网格化管理衔接联动、有机融合。三是聚焦基层治理效能,强化统筹管理“话语权”。按照重心下移、权责一致原则,强化镇街对派驻人员考核评价、人事管理等方面的“话语权”。在工作考核方面,调整考核方式,由县直部门考核改为由镇街和县直部门共同考核,对派驻人员单列考核优秀指标。在人事管理方面,派驻机构负责人岗位变动或职务调整时,征求镇街意见。派驻人员党组织关系转入镇街管理。
二、强力提高基层治理服务新效能。改革优化综合执法“一队伍”、基层治理“一平台”、政务服务“一中心”等“三位一体”基层治理体系,助推基层运转效能不断提高。一是改革组建综合执法平台,推动“一支队伍”执法更加高效。整合城乡管理、规划建设、生态环境、道路交通等职能,组建镇街综合执法队,负责统筹协调综合执法工作。深化“综合执法+专业执法+联合执法”三位一体执法模式,综合执法、自然资源、市场监管、生态环境等部门派驻执法力量实行“县管镇用”,由镇街统一指挥协调,健全完善“条抓块统”执法管理体系,持续提升基层执法效能。二是优化整合平安法治平台,推动“一个平台”治理更加有力。整合社会工作、网格化管理、综治、信访等职能,设置镇街平安法治办公室,统筹协调派出所、司法所等派驻机构开展群防群治、社会治安、矛盾纠纷化解调处等工作,切实将矛盾纠纷解决在萌芽状态,实现“小事不出网格,大事不出镇街,矛盾不上交”。落实“乡呼县应”工作机制,针对复杂或突发事件,镇街依托平台及时向县直部门“呼叫”,平台派发相关部门联动办理。三是规范打造便民利企平台,推动“一个中心”服务更加精细。聚焦群众关切的民生领域,整合职能组建镇街民生保障和便民服务中心,推动民政、社保医保、公共就业、卫生健康、退役军人等高频政务服务事项集中办理,协调有关派驻机构进驻便民服务大厅设置窗口,加快推动政务服务规范化建设,实行“一站式服务”“一门式办理”,打通便民利企“最后一公里”。
三、聚力充实基层干事创业新力量。深入开展“优编强基”改革,持续推动更多资源、力量精准投放到基层事业发展的主战场、关键点,为镇街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保障。一是向下沉编,充实基层编制“源头活水”。通过“减上补下”等方式,持续加大编制资源向镇街倾斜力度,将编制分类精准投放到镇街。在用编进人计划上,进一步向镇街倾斜,切实保证基层事情有人办。二是以编引才,激发编制资源“磁吸效应”。积极探索“政、校、企”三方联合人才引育,采用“企业点单、政府接单”模式,使用高层次人才专户编制为企业引进急需紧缺人才。着眼推动乡村振兴,预留编制引导公费农科生向乡村流动,更好满足基层一线事业发展需求。三是精准用编,增强民生发展“内生动力”。保障公费师范生有编有岗,推动基层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保障公费医学生培养计划、大学生乡村医生专项计划编制需求,引导医学人才服务基层、扎根基层。聚焦县乡医疗卫生资源均衡布局,助推县域医共体建设,从县级医院和镇街卫生院统筹60名数额,建立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才“县管乡用”编制周转池,促进人才柔性流动、双向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