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津县坚持将法治建设作为机构编制重点工作,强化学习宣传、制度约束、监管评估,持续推动机构编制管理科学化、规范化、法治化。
强化学习宣传,增强法治观念。组织专题培训。召开全县机构编制业务专题培训班,编印下发《机构编制管理实操工作手册》,对乡镇(街道)、县直部门单位的120余名业务骨干人员进行培训,进一步提升了人员的专业能力和实操水平。走进党校课堂。将《中国共产党机构编制工作条例》及相关配套法规制度纳入党校科级干部进修班、中青年干部培训班等主体班次教学内容,推动领导干部准确掌握机构编制法规制度。主动上门宣传。结合机构改革、事业单位登记管理等工作,向机关事业单位发放《机构编制监督检查宣传手册》,上门深入宣传解读部门“三定”规定及机构编制法规政策,强化部门树牢机构编制纪律意识。
强化制度约束,推动规范管理。制定《机构编制事项办理工作流程图》,明确动议、论证、审议决定、组织实施4个环节的责任主体、办理时限等具体事项,实现机构编制事项“全链条”闭环管理,为研究机构编制事项、领导职数配备等提供制度依据。严格落实归口组织部管理要求,明确县委编办在归口管理中的工作程序和内容,重大事项决策、重要干部任免、重要工作安排等主动向组织部请示报告。认真落实机构编制重大事项请示报告制度,定期向报告机构设置、编制管理等机构编制重大事项落实情况。
强化监管评估,提升工作质效。注重日常分析,夯实检查数据基础。依托机构编制实名制系统,严格比对机构编制批复文件等关联数据,做到机构、编制、人员“三同步”;查看机构编制和领导职数的配备和调整等情况,做好日常线上监管,从源头杜绝机构编制违规违纪违法行为发生。注重实际运用,强化专项检查质效。围绕机构编制文件执行、履职成效等11个方面,梳理形成专项检查事项清单;加强与巡察、纪检监察、组织、审计等部门沟通,通过电话问询、实地督导等方式,多方面掌握被检查单位机构设置、人员配备以及体制机制运行等方面情况,建立涉及机构编制违规违纪问题线索“清单”,提升监督检查工作效率。注重评估问效,提升编制使用效益。健全评估体系,明确5个维度的26项评估指标,按照“部门自评、社会调查、实地评估、综合评定、反馈整改”的步骤开展机构编制执行情况和使用效益评估;加强对机构编制事项的跟踪指导、监督问责,并将评估结果作为调整优化机构编制、深化行政体制改革等的重要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