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三个聚焦”,助推试点开发区转型升级
发布时间:2020年06月25日 提交人:中共东营市委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

       开发区是高质量发展的主阵地,更是转型升级的主战场。东营市选取东营港经济开发区和垦利经济开发区作为试点,先行先试,大胆探索,加快建立更加精简高效的管理体制、更加灵活实用的开发运营机制、更加激励竞争的干部人事管理制度,各项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
  一、聚焦协同联动,凝聚工作推进强大合力。
       开发区体制机制改革工作部署后,市、县两级迅速成立了由主要领导任组长的开发区体制机制创新领导小组,并抽调精干人员组成工作专班,抓好改革的顶层设计、统筹协调、整体推进。为保障改革过程顺利推进,切实做好三“贯穿”工作:一是思想政治工作贯穿始终,加强正面宣传和舆论引导,打消干部职工队伍思想顾虑,激发对改革的认可度和参与度。二是把风险防范贯穿始终,加强对重点领域、重要环节的督导检查,及时消除潜在风险点。三是把严守纪律贯穿始终,严肃政治纪律、组织纪律、机构编制纪律和保密纪律等红线。
       二、聚焦“瘦身强体”,优化园区管理运行体制。
       针对开发区职责交叉、行政管理层级过多、功能定位不准等问题,大力精简人员和机构,是一次刀刃向内的自我革命。一是打破行政事业、编制内外身份等界限,实行全员竞聘、“双向选择”,东营港经济开发区工作人员由771人压减到282人,压减63.5%;垦利经济开发区由196人压减至50人,压减34.2%。二是以去行政化和“大部门、扁平化”为方向,精简高效整合归并工作机构,东营港经济开发区、垦利经济开发区内设机构由原来的24个分别精简为7个、5个,压减率达到75%。
  三、聚焦主责主业,激发创新发展内生动力。
  我市积极推进社会事务管理职能、开发运营职能“两剥离”,推动开发区聚焦主责主业,激发开发区经济发展内生动力。
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将开发区承担的教育、卫健、社保、民政等社会事务管理职能剥离给属地政府。其中,垦利经济开发区不再实行“区街一体”模式,与兴隆街道实现完全分离。成立了东营港顺通投资公司、山东瑞兴资产运营有限公司等公司,承接开发区剥离的基础设施和公共配套建设运营、投融资、“双招双引”等开发运营职能,大大提升了开发区发展活力。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理顺财政体制、强化土地集约利用导向、建立差异化综合评价机制,推动开发区体制机制改革向更大范围、更广领域、更深层次推进,助力开发区建设发展不断迈上新台阶。

(东营市委编办)